7年跟拍8对夫妻,居然发现——

2025-03-23 13:02:08

纪录片《幸福定格》诠释了婚姻后的生活:

谈及创作的初衷,导演沈可尚说,是来源于自己的困惑和思考。结婚前,他和太太无话不说,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聊天,可是,仅仅一年后,他们的交谈开始变少,聊的也都是柴米油盐。他突然觉得倘若一辈子这样下去,会很恐怖,感觉爱情在一点点消散……想要去看看别人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才发现:原来不同的婚姻,上演的都是相似的故事:

我现在一看到你就很烦!

我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你都看不到吗?

我们怀揣着爱,用一场盛大的婚礼去迎接美好的未来,原以为从此以后,会过着彼此扶持、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幸福生活。可是,我们却渐渐生活的琐碎淹没,养育孩子、家庭责任分工、婆媳矛盾……对彼此的嫌弃和对生活的不满,也接踵而来。

台湾有个情感短片叫《餐桌上的陌生人》。

她女儿长得好快;

而她的丈夫连头都没有抬,忙着敲击电脑键盘,然后回了一句:

有一天,妻子拖地的时候发现了掉在沙发下的录音笔,打开来听,录音笔里记录着这个家的日常,妻子的声音:要不要喝东西,现在生菜好贵,衣服应该洗好了,明天回来吃吗,你睡了吗……丈夫的声音:嗯,好,好的,还好,知道了……然而更多的却是:翻纸的声音,电视的声音,餐盘的声音,咀嚼的声音,盖被子的声音,打哈欠的声音……

这就是婚姻失语症:从交往时期的无所不谈,到婚后的柴米油盐,渐渐无话可谈。婚姻不怕落进柴米油盐,怕的是落进去却一点声音都没有。有时候伤害婚姻的不是天崩地裂的大事,恰恰是你日复一日跟我在一起,却对我无话可说。沉闷、压抑、难以排解、无所适从,日复一日消磨着这颗原本爱着对方的心。比孤独终老更可怕的,是找了个让你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婚姻中最委屈的,是失去自我

还记得刘涛主演的《我们都要好好的》吗?

丈夫向前一年在家的日子,用手指都数得过来,偶尔回家也是电话短信不停,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直到寻找因抑郁症想要自杀,向前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匆匆带着她去看心理医生。当寻找艰难地向心理医生,一点一点扒开心中的伤口,向前却在一旁的沙发上呼呼大睡。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这些女人,要这么自我折磨?她们婚前明明过得很好,婚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一张离婚协议书的事,她们却在婚姻的泥沼里苦苦挣扎几年,都上不了岸。因为,一个女人在婚姻的拉锯战中,只要因为心软,稍稍后退一小步,那些男人,就会得寸进尺,不断试探你的底线。从此,你便失去了做自己的资格。

在事业与家庭的选择中,女性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往往要放弃更多,付出更多。她们最在意的从来不是谁多做了一点,而是自己的付出能不能被丈夫看见、理解、认可。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上面说:“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在黄磊看来,婚礼是夫妻最重要的“仪式”。

仪式感,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而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仪式感。村上春树说,当你用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会收获一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婚姻生活最怕的,是数十年的「白水」状态,不起一丝丝涟漪。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情人节、生日、圣诞节……送一束花,看一场电影……让彼此那份相爱的初心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我还记得《小王子》里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感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多精辟的总结啊。

一束花、一杯茶、一件衣服、一个亲吻……并不会浪费多少精力,但它却是婚姻的一种点缀,虽然看似没用,但却是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让我们暂时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逃离出来,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恋爱的甜蜜。

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与矫情无关,与物质基础无关,而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对自己的重视。

《幸福定格》中的8对夫妻,有过许多次交谈,或控诉,或指责,或发泄不满,可最后,一对对夫妻都选择了去改变,而不是离婚。不离婚,是因为相比那一个个糟心的问题,我们更珍惜那些平凡日子里积攒起来的温情。

去改变,是因为我们坚信,曾经那份懵懂的爱情,会经过岁月的洗礼,淬炼成另外一种情感,超越爱情,更接近生命的亲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