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户人家生养了一女一儿,女儿到了适婚年龄,娘家妈做主,给女儿就近找了个婆家。
按说儿女双全的家庭不该重男轻女,可是这户人家的妈从来不是省油的灯。
当妈的经常约着同住一村的女儿去赶集,有时候买菜买双份的,自己家一份,给女儿一份。有时候买肉买双份的,自己家一份,给女儿一份。
当妈的有这个经济条件,凡事想着女儿原本是件皆大欢喜的事。
可这个当妈的经常说秃噜嘴,给女儿买的啥,一五一十的告诉儿子儿媳。
最离谱的一次,当妈的说:我有一个存折写的是你姐的名字。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儿子立刻去姐姐家拉着姐姐去银行改存折名字。
这户人家的女儿,姐姐可真老实呀,娘家妈说啥就是啥,娘家弟弟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乖乖的听弟弟指挥。
当妈的唯恐天下不乱,当女儿的有时候也委屈:自己的亲妈就是个挑事精。
有户人家生养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当妈的还好点,重男轻女没有那么明显,但这户人家是当爸的当家做主。
大女儿对父亲的意见没那么大,她出嫁早,和弟弟的年龄相差大,反正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女儿和女婿好说歹说,甚至承诺给利息,当爸的都不借给她。
三女儿嫁人当天,当爸的就发疯:人和嫁妆都去了别人家。
那个年代的嫁妆都是自己打的家具,摆在自家院子里。
当爸的心疼呀,嫁女儿,家里少了一个人干活不说,满院子的家具也成了别人家的,这笔买卖亏了。
他当着众亲友的面拦着不让女婿家的人拉嫁妆,气得三女儿哭得稀里哗啦:我今天迈出了你家的门,这一辈子不回来。
这户人家当妈的去世早,三个女儿自此和娘家爸,娘家弟弟越来越疏远,除了逢年过节去娘家,带点点心,奶粉,平时几乎不去看望父亲。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双女户,三女户,甚至女多男少的家庭,父母享上了女儿的福。
这户人家当爸的才觉出心理落差,春节期间,三个女儿去娘家给妈扫墓。
当爸的向三个女儿伸手要钱,说:别人家的闺女都给爹妈钱,你们仨也给我点钱吧!
当爸的说:一人一百吧,花完了,你们再给我。
一百元不多,三个女儿的日子过得也不错,能承受的起。
这个当爸的一辈子给儿子过日子,眼里,心里从来没有女儿。
不说家里的房子都给了儿子,老头这一辈子的积蓄,所有的存折到了晚年,早早的改成了儿子的名字。
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