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开始,娶妻结婚就是一个重大话题,这个话题关系到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也是两个最后能不能走完的事情,很多古人在这一刻的时候都是高兴无比,认为这是自己幸福高光时间的到来,所以在古代诗歌记录之中比较多,这些诗歌记录的就是古人身边结婚的事情,从桃之夭夭之中可以看出卫国人当时结婚从恋爱到婚姻殿堂那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了解到了春秋时代中国人很多还是自由恋爱。
先秦时代的中国婚姻制度还是不够完善,所以很多结婚过程之中都比较草率。那个时代的封建统治制度远远不如后世坚固,传统史学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也是秦朝以后才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个阶段应该就是一个探索阶段,政治制度是一个探索阶段,其他的制度风俗其实也属于探索阶段,在当年结婚的时候,男女关系主要都是自由恋爱为主,这一点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
我们一般对于古代恋爱婚姻的认识是:古人是没有自由恋爱这个说法的,即使是有也相当少,一百个人里面能够找的出来一个就算是非常不错了,在高中时候的我们学习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名字叫做《氓》,这里面就是对于先秦时期自由恋爱的一个叙述,但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年轻人人生价值观的塑造,让女性对于自己婚姻一定要慎重,不然选错误了人耽误的就是自己的一辈子。
那个时代的恋爱自由并不是意味着结婚就是自由的,因为你找到喜欢的人之后,别人还不一定会喜欢你,而且就算是别人喜欢你的话,也还需要去看媒婆和双方父母的意见,结婚在当时是有很多手续的,需要找到媒婆来作为一个中介去上门说这门亲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东周时代的媒婆其实应该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婚姻中介介绍人了,那个时候的媒婆地位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社会必需品。
古代社会物质和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再加上那个时候的社会相当的不稳定,一个不小心就会爆发一些战乱和天灾,这些都是极其容易威胁的熬普通民众的生存的,最后就是疾病的威胁导致了古代人的年纪基本上都比较低下,集中在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人的平均年纪比今天中国人动不动七八十岁的年纪都要少了二十多年,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当时的婚姻观念。
应该就是出于对人类社会的维持,还有就是一个家族传宗接代的需要,当年的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抗战时候我们中国结婚年纪普遍都是男18女16的样子,春秋战国时候和当年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保证人类社会继续维持下去,而周朝国家对于百姓的婚姻也是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认为没有达到年纪结婚是违法的,超过年纪结婚也是需要缴纳罚款金额的。
周朝从西周时代开始就有了这方面的规定,具体到规定男性必须在三十岁之前就结婚,而女性在20岁之前没有结婚的话,作为家长的父母是需要多缴纳一份赋税的,所以在当年的风俗说话之中是对于半老徐娘的定义不是我们今天认为的三四十岁,而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早点结婚就是因为有这些多方面的考虑。
到了后世之后,我们古代王朝对于男女双方结婚的年纪限制的越来越严格,汉朝时候因为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很多人口逐渐消失,不足秦朝两千多万人口的一半,面对人口不足这个问题,汉高祖刘邦请问萧何解决办法,萧何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下调结婚年纪,和进行宵禁政策,这两个法规让汉代人口仅仅花费了数十年,文景之治的时候就已经恢复到了秦始皇极盛时候人口。
古代婚姻年纪从周朝到汉朝在不断的调整,但也有一些不变化的政策,那就是媒人这个角色在男女结婚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在古代因为各地风俗的影响,普遍都是比较尊重媒婆的,认为如果两个男女在没有媒婆从中间撮合的情况之下擅自结合在一起是违背了社会道德的,这种情况在儒家思想之中长期存在,说不出来具体原因,可能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名称在如今依旧是存在,名字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婚姻的具体流程在不同的地方都是不同的,但大原则却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影响而是相同的,比如需要媒婆来充当一个中间人将双方的意见进行沟通,而这个媒婆角色在中间也是可以获得利益的,他可以得到男女两家的利益,遵守着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的道德原则。一个男子在古代要想娶妻成功的话,具体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流程,这里会给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
首先这个男子必须要有一个心爱的姑娘,没有自己喜欢的也不要紧,基本上又自己父母或者亲戚媒婆帮助介绍。然后如果男女双方都比较满意对方的话,就会请求媒婆在中间帮忙说情,遇到不能解决的彩礼问题的时候也是靠着媒婆的能言善辩将彩礼的金额从大化小,所以在唐代这种经济发展的比较好的时候,彩礼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很多时候两个家庭对于“彩礼”和“嫁妆”这种事情是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因为如果女方家庭需求的彩礼过高难免就会有卖女儿的嫌疑,而这种以结婚为掩盖进行卖女儿的事实在古代实际上是十分避讳的。无论是哪朝那代对于这种行为都会进行严厉的打击,只要是有这种事情发生被抓捕之后,卖女儿所得的彩礼不仅会被充公,这个家庭也将会失去科举考试的资格。
因为这样的影响,所以媒婆在中间的沟通也是十分的重要,而且嫁妆问题在之前是一种协商来的,一般的家庭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会为自己的女儿准备一份嫁妆,这份嫁妆是为了自己女儿的以后打算的,一般丈夫知道这份嫁妆的存在,但却不知道这份嫁妆到底有多少钱,只有等到自己丈夫家族出现真的巨大困难的时候,这份嫁妆才会被拿出来支援,或者说等到女子离婚的时候还可以拿着这份嫁妆做一笔生意来养活自己。
自古以来结婚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这样双发的三观和做人的很多方面都才有一致性,不然要是真的像神话故事里面那样玉皇大帝的女儿喜欢上了董永,你觉得真的可能吗?不说董永到底有多少长处,就问玉帝的女儿能不能在不使用自己法术的前提之下过好穷人的生活?显然是不能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之下的中国社会实际上进入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动态环境,这个环境之中的很多事物都是以维持稳定既有局面作为前提。
古代结婚环境之下,对于准备一份礼物有着比较多的程序,简单来说是有六个步骤的,这六个步骤就不一一细说了,但只要这个六个步骤没有完成到最后一个步骤,那双方实际上就不算是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所以男女双方家庭在这个期间都是可以反悔的,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古代社会也还算是比较人性化的,因为这样做对于双方都是比较自由,不会受到道德上的绑架。
这种以门当户对和媒婆说婚姻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之中,后来因为出现了自由恋爱和年轻人自己做主的风潮,再加上这样的婚姻被打成了封建思想残余,所以在这个社会之中才逐渐的灭绝,清朝末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因为嫁妆太贵一次性准备不起,然后诞生了一些女子终身不嫁的情况,他们一辈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最后父母老死,自己也老死在家中。
到了今天之后,彩礼和嫁妆的事情依旧是有所提及,但很多人开始注重更高的彩礼,而将等价的嫁妆开始忽略,这就是我们今天21世纪比较流行的高彩礼时代,这个时代之中的精神和文化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这个时候的男子出现了清末那种与女子相反的情况,今天这个时代的男子越来越多的开始终生不娶,他们希望的只是将自己父母养老送终,而重视彩礼和重视嫁妆的问题实际上应该一起解决,不然的话这样的婚姻很有可能还不如古代门当户对的婚姻稳定。